找到相关内容560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对孩子批评与表扬的智慧

    http://www.fjdh.cn/Item/84926.aspx
  • 莲师: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

      勿批评其他教法,亦勿轻蔑他人,一切教法,究竟无分,如盐之“一味”。   勿批评派乘高低,彼实前后相连,如此途之于旅,级之于梯。   无神通则无知人之明,故勿批评他人。   总说,一切有情,自性为自生圆满佛陀,具足证悟体性,故莫批评他人之过失谬见。   莫检讨他人之不善,当检讨如何改善自己。   莫检讨他人之不足,当检讨自己之不足。   恶之至大者,为执著宗教

    莲花生大师

    |说僧过|口业|我慢|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10531932400.html
  • 章嘉活佛:批评大德是自毁业缘

    批评活佛,护法不喜   在乍丫附近的希布拉托地方,有乍丫活佛切仓等主仆近500人前来迎接章嘉国师。当时,乍丫和另外一个驿站在支差运送货物问题上意见分歧,发生争端。乍丫活佛的部下都手执兵器,身着戎装,并在住宿地饮酒。章嘉活佛对这些情形甚为不悦。他在自己的寝帐里向众侍从对乍丫活佛的所作所为做了批评。但那天晚上,章嘉活佛梦见一个身披犀甲手持长枪的红色大汉对他说:“你诽谤我的喇嘛罗丹喜饶!”表现...

    才旺瑙乳编著

    |说僧过|口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103751712.html
  • 批评权:教育学生也靠政策?

    2009年08月28日 08:46:12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教育部近日宣布,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可以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此新规一出台,立刻引起热议。班主任批评学生原无可厚非,现在却要以相关《规定》加以保障,有人认为这是教育部直面目前教育弊病做出的进步措施,也有人认为老师的批评权还需“授予”,此举实在荒唐。 曾有调查...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8/21102889529.html
  • 教师批评权为何要“规定”

    2009年09月02日 09:03:54  来源:北京日报 老师在为学生准备午餐 老师应有“责任”批评学生 掌握好“度”是门艺术 “权利”是一种法律关系。教师面对未成年人,师生关系应以“责任”为好。教师所看的,应是批评教育的责任与义务。 ...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9/07403490236.html
  • “有权批评学生”折射教育伦理困境

    《规定》第十六条明确指出:“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8月24日新华社)   教师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本来就是其天然权利。现在,这项权利经教育部一脸庄重的确认,反而给公众一些模糊的印象。比如:在此《规定》颁布之前,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岂不是一种未经授权的行为?此后非班主任老师有没有权利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最模糊的是,究竟什么样的&...

    佚名

    |社会|教育|纪实|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8/20363789368.html
  • 关于「后印顺学时代」的批评问题

    抽离印顺导师的研究和思考来谈,故堪称为「印顺时代的佛教思想」;二、近年来则一方面由于印顺导师已不再写作、思想也大致确定,但教界和学界批评的文章则明显然地增多起来,跟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弘誓》第...出家前的陈玉蛟先生,而对藏密思想的入迷和对此一立场的一味维护,便是如石写文章批评印顺导师的主要出发点。至于李志夫教授所提到的两篇论文的第一篇,即《香光庄严》拟在第六十六期和第六十七期分别刊登的〈台湾佛教...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03543402.html
  • 论熊十力对佛教唯识学的批评

    论熊十力对佛教唯识学的批评  郭齐勇  摘 要: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唯识学者争论的第一个枢纽是关于“性体”之“性觉”与“性寂”的问题。在心性本净的理解上,唯识学主张自性涅槃,强调离染转依和修行工夫。...高弟释印顺,以及周叔迦、释巨赞、朱世龙等。[①]这成为中国现代佛学史上的一桩公案。我在本文中主要论述熊先生对佛教唯识学的批评。  一、关于性体:“性觉”与“性寂”之争  欧阳竟无先生以唯识学的立场融会...

    郭齐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23660976.html
  • 镇澄对僧肇《物不迁论》的批评

    镇澄对僧肇《物不迁论》的批评 作者:方立天 僧肇,东晋十六国时著名青年佛教哲学家。他才思幽玄,长于抽象思维,解“空”弥深,又精于撰写,曾著《般若无知论》、《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等名篇,在中国佛教哲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然《物不迁论》问世后,到了唐代,有清凉国师澄观含蓄地批评了该论的“不迁”说。受澄观评论的启发,明代五台山狮子窟沙门镇澄更撰《物不迁正量论》专文批驳《物不迁论》...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5170097.html
  • 批评与反思——佛教界探讨自身公众形象

      批评与反思——佛教界探讨自身公众形象  佛学研究网讯 9月13日至14日,一场极富现实意义并具历史意义的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南普陀寺举行。一个通常用于演艺界、企业的名词——公众形象首次与中国佛教连在了一起,这就是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2007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与其说这是一场学术研讨会,不如说这是中国佛教界向社会发出的有力宣言:中国佛教界将通过加强道风建设,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公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5566885.html